太子郊和太子妃发


还是改名那点事儿

感觉似乎接近了真相。

准星改名是导致罗星被黑的直接原因,所以我非常想搞清楚究竟是出于什么不得不的理由。如果没改名,正宫原配地位妥妥的,哪有现在那么多第三者老父亲包袱?还从等腰三角形强行拉扯成等边三角形,或者说从等腰三角形强行变成了另一个等腰三角形——最短的那条边。这实在让人无法释怀。

下面是两个关键的时间点

10月11日定档发布会演员本人自我介绍仍是狙击手顾准。
11月30日监制微博确认狙击手名为顾顺。(如图一)
如此说来,改名就发生在这一个多月内。可以推论是定档发布会后发生了什么导致改名的。

市面上流传的改名原因如下

1.重名说。与电影角色重名
-为什么不改姓?怕重名可以只改姓的
-顾准的出现远早于剧本创作,编剧依然写出来说明这不是事
-这是海军的电影,强如广电都不敢有任何动作,我不觉得某电影会敢有任何形式的异议,说不定还觉得与有荣焉

2.吉利说。为了更顺利一点
-别人不用改,说明不吉利只有顾准
-如果顾准二字不吉利,从2月开拍到10月,加上剧本创作,顾准存在了九个月或更长,这么长时间全剧组上下好几百人精通普通话和广东话的都有但没有人觉得不妥。

这说明
1.改名非常突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非改不可的不是姓名,而是只有准字

准字有什么作用?
1.与人物特征相符,展现百发百中的狙击手形象
2.与另一狙击手组成“准星”双子星

但是
1.成片看出,顾顺依然是狙击手,实力依然强悍,那么不是为了削弱顾顺的形象
2.既然1不成立,这一条就是唯一正确答案。

结论:
改掉“准”字,就是为了削弱双子星概念,切断了罗星和顾顺之间最明显的联系,使他们的形象不被捆绑,各自独立起来。

这个推论我认为是可信度最高的,高到几乎为真。否则如果因为其他原因顾准必须改成顾顺,为了保留双子星概念罗星也可以相应改成罗利,顺顺利利嘛,可吉利了。但是没有。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双子星的意义在于实力接近,互有胜负。
那么去掉双子星的名字联系就是为了强调他们的差异。不再是并驾齐驱而有高下之分。
从成片来看:罗星更强
那么改名就是为了突出罗星超强咯?

联系到改名是在全片杀青几个月以后的行为,片子估计都剪好了。那么也许改名就是因为看了成片以后,发现

1.“准星”过于直白了

2.看了成片后发现罗星被剪得更强,再用“准星”不符合他的定位。

3.“准星”太抢镜了,不利于重点突出观察员成长线的刻画

一条条看


1.海军的电影,食物链的顶端,如果有问题那就是海军内部自己觉得不妥,但,写出来了,也拍完了,才发现吗?

2.实际上成片中罗星的形象是矛盾的啊。
-如果说他定位为跟顾顺实力相当,但顾顺又明明白白的说他最好没有之一。
-如果说他定位为无人能及的传说,那名额舍他其谁,顾顺还争什么。

3.我觉得这个是最最最有可能的。
如果“准星”还是“准星”,那么在顾顺的光芒照耀下,观众一定会对与他名字般配的罗星有更多记忆点。而顾顺代罗星出征,不但强调他是最好的,还全程对他念念不忘,是不是很有“替你出征,为你复仇”的既视感。我们来想象一下:

“调过来的是顾准,他是来接替罗星的人”
观众:咦一个准一个星,都是狙击手,准代星出征啊,有渊源啊

“能跟着罗星说明你有两下子,找个机会让我见识见识”
观众:顾准一见面就对罗星的观察员说这种话,不是很高兴啊,是不是因为罗星受伤了

“你知不知道我跟罗星有一场比赛要打?可惜啊,没能跟他比一场”
观众:顾准好像在怪观察员弄得他们不能比赛呢,罗星伤退太可惜了好难过

“罗星是不会选错人的”
观众:顾准怎么这么相信罗星,前面不就是罗星选的人导致他中枪了吗?

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在电影院里看到顾准,这个从名字上就与罗星有千丝万缕的狙击手如是说,我们会不会产生以上联想?这样一来重点全错,李懂的焦点就与罗星受伤结合起来了,谁还能关注到李懂是如何成长的?观察员的成长线就被大大忽视了。

毫无疑问,观察员的成长线是全片最重要的文戏,两个狙击手名字改了就改了,总之对观察员不能有负面影响。“准星”改名为他让步顺理成章了。



追溯编剧最原始的用意,应该就是要写一个狙击双子星接力培养观察员的故事。可是这个设定放到电影中,罗星过早退场,后面顾顺又一直带他出场,再加上顾顺表现优秀,以及名字的提示,很容易让观众因为心疼罗星而对李懂反感。这种情况不允许。




所以为何是在定档之后改名而且不惜重新配音?可能就是内部映后看过的人产生了这种错觉,才不得不更改。




可以看到改了名后的确弱化罗星的形象,如果不是顾顺那几句话被保留了下来,不会有太多人还记得罗星,更别说记得他受了多重的伤,怎么受的伤。




就现在的趋势来看




很多观众是明明白白地看到了顾顺是如何帮助观察员成长的,改名的效果达到了。




但很少有人会深入地去想观察员为什么能得到顾顺的帮助,大前提是什么。这么一来,编剧的立意被埋没了。

现在很多人觉得罗星很多余也是为此。其实两全其美的办法是有的——不要让罗星现身。

传说应该如何塑造?他得保持神秘感,他出场的地方应该是别人的口中,回忆中,他的事迹应该是被人们口口相传,而不是像现在这样360度无死角的正面展示。
传说应该是前传的主角而不是正传的配角。
传说如果出场,就有跌下神坛的可能,他的一举一动会被无限放大。比如罗星那个被人误解为“护犊子”的举动,今天对他的曲解也多来源于此。

脑洞大开如下:罗星因为李懂怕子弹负伤,顾准接替罗星来带李懂,想要帮他克服心理问题完成罗星的心愿帮他成长。在海盗战中,第一次和李懂搭档作战的他发现李懂问题比想象中严重得多,还好他力挽狂澜所以没人受伤——这样还显得顾准更强了,观众会对罗星非常期待,与他齐名甚至更强的狙击手会是啥样——到了迫击炮战李懂还这样,顾准终于忍不住拿罗星来说事,此时罗星可以千呼万唤始出来表现自己有多优秀了——当然是回忆里。后面可以不用改。这样,一箭三雕。保留了双子星的设定,同时也都护住了罗星和李懂的形象。可是全片已经完成了,无力回天。




这么改其实无可厚非,因为罗星作为配角,客串,是应该为主角服务的。剧组事先肯定没预估到罗星这个角色会如此受欢迎,从他们并没准备更多的花絮采访就可以看出来。在片头前出场的他,的确应该迅速挥发在大众的记忆里,可是由于全片节奏太快或者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多的观众看了不止一次。罗星的惊艳之处就在这种反复的回味中凸显了出来。其实他的异军突起,要归功于以下三个人:

第一个是顾顺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二个是演员本人脱胎换骨、灵魂附体的表演
第三个当然是编剧。编剧竭尽全力地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狙击手战士。全部五分钟的出场都是闪光点。而且后劲十足,回味无穷,让人欲罢不能。

这种理由是不能明说的,难道要剧组说“改名是为了让顾顺和罗星看起来不像一对好让你们多关注李懂的成长并且不要记恨罗星因为他受伤”吗?




如果真是这个原因,那是不可能有官方解答了,只好等全片出来后再找蛛丝马迹了。




最后想问问有没有人听说顾顺原来叫顾准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评论(33)

热度(72)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